文献综述与引用策略:一篇高质量C刊论文分析
研发家 | 2023-12-04 0

之前,我们讲到文献的位置、文献的类型、文献在不同的位置所起到的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结合一篇范文《生活时间对工作绩效影响的现场实验研究》,分别来看一下它在哪个地方出现了文献。

 

一、前言

前言的第一段有两句话,这两句话很长,但都属于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里面,没有交代文献来源,但里面有一个文献,“世界银行2012年的数据测算,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1/6和日本的1/4、韩国的1/3”。这个文献没有用直接引用的形式,但是作者交代了“这个数据是来自于世界银行”,所以它是一个文献。这就是我们讲的,在研究背景环节也会出现文献。这是前言的第一个要素,也就是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完了之后,得出一个局部的小结性的结论,是什么呢?就是“深入研究中国工人绩效的新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至此,研究背景就写完了。

以上图为例,我们看到:作者先交代本文考察什么,然后开始梳理文献——此前对工作绩效的研究通常是怎么样的。例如,某某研究了什么。然后,又一个文献——“从博弈”的角度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出现了两个文献,认为“多任务的工作场所会对绩效产生负作用”。

之前我说过,“文献综述不是综述研究,文献综述更不是文献梳理”。大家平时做文献综述的时候,这段话容易写成什么呢?容易写成“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目前关于工作绩效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研究工作绩效的计算;第二类,研究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第三类,研究工作绩效的某某某”,每一类再举上几个例子。这是大家做文献工作时的习惯性做法。这种做法叫“文献梳理”,它连文献综述都不是,更不是综述研究。

那么,文献综述是什么呢?

文献综述应当这样来做。比方说,“此前对工作绩效的研究通常是关注什么?例如什么”,举一个例子。然后,你看看第二个还是一个引用,但是为了与上面那个引用从形式、规范上不重复,作者就改变了交代文献的方式,他没再说“张三说,付出努力是什么”,改成了“从博弈的角度看”,这就是为了跟上面不重复。这个作者的写作素养比较好,他的文献工作处理得就比较到位,所以得出后面的“因此,多任务的工作场所会对绩效产生副作用”这一结论。大家可以看到,他在梳理文献的时候,就用了两个文献,前面是一个文献的总结,后面紧接着是观点,采取的其实是一种“夹叙夹议”的方式。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文献综述。

然后,他继续往下做,“基于以上传统研究”。这一段话,就跟前一段话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它递进了什么呢?“基于以上传统研究,对个体工作绩效的研究,有什么样的端倪”,他是在说什么问题呢?说研究趋势。研究趋势是文献综述的一个递进,是在你文献综述工作基础之上又往前做递进。这个作者他就做得比较好。他前面就一句话,然后两个文献作为证据,来支撑他此前的影响,来支撑他这一句话。紧接着,他又往前递进一个意思,“基于以上研究,又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端倪”,这就是往前递进了,就把已有研究推到了很前沿的一个状况了,这就是研究趋势。

那么,为什么说出现了这样一个端倪,这个端倪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是将工作与家庭结合起来这样的一个端倪。它具体是个什么情况?他举了两种情况,一是开始关注个体禀赋,主要是什么的绩效。比如,这个人他做了一个什么研究,与之相关的大量研究也证实这样一个研究。你看,这个作者真的是写作素养蛮高的。他举了“Heckman and Kautz分析了‘性格技能’对个人质量和工作竞争力的显著影响”的例子,用了两个文献。

为了让两个文献从形式上不重复,他又说“与之相关的大量研究,也证实性格……”。这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形式美,让别人看起来很舒服。要不然的话,你就会很容易给别人留下一种你在罗列文献的感觉。怎么才能不罗列文献呢?这位作者的写法就是一种处理方式。文中还有一个趋势,工作和生活的融合也是一个趋势。那么,他又交代了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从大的方面来看的话,他其实就是在做一个文献综述的工作,只不过人家做文献综述的工作比我们平时做得更加到位、更加漂亮。

从细节来看,他每举一个观点,他的观点可能30个字都不到。但是,为了支撑他这个观点,他需要交代一到两个、大概50个字的证据,就是之前我们讲的行文过程中的论据。比如说,“二是工作和生活的融合也成为研究热点”,他为了支撑这句话,用了接近两行多、接近50个字来支撑他的一小句话。

这就是你每交代一个小观点,都要提供非常充分的证据,至少要让读者阅读的时候,有这样的一种感觉。而不能出现,你前面写了一大段,都是你自己在说,然后后面来了一个小引用,一共还不到一行。不能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反过来,应该是你自己说的话只有一小句,然后全都是引用。这就是我讲的“多引用,少说话”。这个作者处理得比较好的,这是他的前言环节所做的文献梳理的工作。

结合上图,我们再看前言的文献批评环节。前言的文献批评环节是前言里写作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我们来看他是怎么处理的。

他说,“本文的研究受到上述研究的启发的,但却更加关注生活对个体的影响,考察家庭生活对工作领域的溢出效应”。他说他受到前面研究的启发,想做这样的一个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他比我们在培训课程中经常讲的“倒推”的方式(就是根据你确定好的研究内容,去说“目前的研究没有做什么、因此本文要做什么”),要更加柔和一些,要更加容易让人接受一些。

但是,他用的还不是一个直接的文献批评,所以他采取了我们在培训课上讲的第二种策略,就是增加关键解释。我们之前讲的第一种策略是直接做一个引用性的批评,就是直接批评,第二种策略就是在没有办法做直接批评的情况下,你自己直接来说,但是不要“倒推”。你看,他就是自己直接来说的,就是说“我”来做什么。但是,他有一个“过渡”,就是“受到前述、前面研究的启发”。

但是他也知道,虽然做了“过渡”,但文献批评仍然是有一点问题的,所以他紧接着赶紧加一个关键解释,“这种思路得益于家庭经济学的视角”,那么,“从家庭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我们应该做一个这样的研究”。这就更加得顺理成章一些,就跟他前面的文献综述结合得比较自然一些。从读者、从审稿人、从编辑的角度来看,就不容易在这个环节质疑他的研究的必要性,这是他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

 

二、正文

我们再来看,在他的行文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文献了。我们来看一下。他做的是定量研究,我们直接来看它的结果讨论部分。

第一个就是他的实证的结果,他的结果经过了讨论,休闲为什么抑制了绩效?这是其中的一个。他引用说,“社会学的互补理论认为这种现象可以称为‘闲而优效应’”。这里又有个引用:“但是,为什么本文中,休闲和绩效的关系为负呢?”这个地方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而且做得比较好的创新性比较。你看,他说,以前的研究,人家的研究“互补理论认为什么”,也有人把它叫做“闲而优”效应,但是,“本文发现休闲和绩效的关系为负”。你看,人家处理得非常巧妙,这一下子就转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来了。而且,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自己的研究发现跟以前别人的研究发现是不一样的,写得非常巧妙,但是又不过度地自夸。

我们给大家讲过,创新性比较是说自己的研究发现很好,但是你不能自夸。你看这个作者处理得真是非常好,他用了一个问句替换了。我们很容易写什么?我们很容易写成“以前的研究是这样地研究的,本文的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发现了休闲和绩效的关系为负”,我们很容易这样去写。但是,这个作者他就很巧妙地说,“但是,为什么本文研究发现休闲和绩效的关系为负呢?”然后,说完了,我们马上就看到他的论文有一个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发现。

但是他又不对他这个结果展开说,因为再展开说的话,那无非就是说,“我”这个研究发现跟以前的研究发现是不一样的,“我”这个研究发现是创新的。所以,他就把这些全都省略掉,然后抓紧解释他的研究结果。在解释研究结果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紧接着又是在做引用。这叫通过引用的方式赋予自己研究发现以新的意义。他其实是在用引用来支撑自己的研究发现,来解释为什么你的研究发现跟以前人家的研究发现不一样的。然后,“由此导致了什么;那么,本文认为”下面再去解释。在解释过程中,也不要忘了用引用,因为你一不引用,就容易犯“你说得多、引用得少”这个毛病。你看他是处理得比较好的,这是在作为观点的论据。实际上,他的结果讨论部分,如果是一个定性研究的话,就已经进入到论文的结尾部分了。

 

三、结语

我们再看,本文的研究发现是什么。“从既有文献来看,以前的研究如何”;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他“发现了……”“为此,本文需要检验……”。而检验的工具、检验的什么,都频繁地做引用,就是你所用到的那个东西频繁地做引用。你看,他为了交代他要检验的这个东西,使用了同一个文献的两次引用。这个地方他在交代什么?是交代他的研究工具、他的研究过程是科学的,所以他的研究结果没有问题,包括他所用到的工具。而且,有人跟他的研究结果是递进的。那么,在“测量了什么”后,他最后就得出结论了——“这是本文的重要发现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让他的研究发现能站得住脚,这位作者真是在一点一点地做这种推进的工作。这也是我们很多人不注意的,得出了一个研究发现就高兴得不得了了,其实你的研究发现是最容易引起人质疑的地方,所以,你要下很大的功夫去解释你的研究发现。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