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与综述研究的四个区别
研发家 | 2023-12-04 0
科学研究具有传承性,以往大量真实可信的研究是后续研究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科学内部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者对综述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但是,很多作者分不清综述研究和文献综述的区别,以致选择了错误的综述方式,导致论文写作与发表失败。

 

那么,综述研究和文献综述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以论文发表为目的,我们应当如何写综述类论文呢?

下面,我们以公开发表的两篇文章为例,说明综述研究和文献综述的区别。

 

 
一、外观不同
 

文献综述和综述研究,在外观上存在明显区别。下面以题目、摘要为例进行分析。
比如截图中的两篇论文,《关于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文,题目上清清楚楚写着“文献综述”四个大字,《“情境”抑或“背景”:美国警察武力使用实证研究的两种进路》一文,没有写“文献综述”,只提到“实证研究的两种进路”,而且作者在题目上给出了自己对两种进路的概括,即“情境”和“背景”。
可见,相比文献综述,综述研究的题目看上去似乎更加高大上,此类论文的题目不局限于“……研究”这样的表述,而是直接给出了明确的研究问题,甚至连自己的研究发现都概括到题目上了。而第一篇论文的题目,作者只提到“某某研究的文献综述”,缺少明确的研究问题。
再来看两篇论文的摘要。
《关于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文,作者在摘要中先说研究意义,“提升……是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也是落实……的重要举措”。然后,开始介绍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运用……等方法对……进行综述”,并提到研究目的,“旨在全面梳理……,为……提供参考参考和样本”,最后给出了研究结论。
这是很典型的报道性摘要的写法。比如,该文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时,虽然字面上没出现“本文”,但“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这句话的潜在主语,显然是“本文”。也就是说,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称。而且从摘要后面的表述看,基本上论文有几块,作者就在摘要中写几块,企图对论文内容做一个完整的表述。这一点,从字数上也能看出来,该文的摘要写了600多字。

而在《“情境”抑或“背景”:美国警察武力使用实证研究的两种进路》一文中,作者从头到尾都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做“评论”,自始至终没有提到“本文如何如何”或者“笔者”在文中做了哪些工作。
具体来说,作者第一句简明扼地指出,美国警察武力使用实证研究存在两条学术进路。之后,分别具体介绍两种进路的基本观点,最后对两种进路做出点评。这是很典型的评论性摘要的写法,既没有出现人称,而没有写本文做什么,但是我们读完,能够很清楚地知道作者在研究什么问题,他的观点是怎样的。也就是说,作者的摘要对论文内容进行了缩写和浓缩,摘要字数只有300多字。

 

除此之外,文献综述和综述研究在论文框架、各部分标题、前言与结论结构等很多方面,也都有明显的不同。受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罗列。
 
二、“ 述”与“评”比重不同
 
前面从外观层面,介绍了文献综述和综述研究的区别。简单地说,二者外观的区别,可以理解为论文基本要素的区别。不过,有时单看外观,我们可能还是无法区分文献综述与综述研究。比如,有些论文属于综述研究,但题目上可能也写着“文献综述”几个字。再如,有一些综述研究的论文,它们的摘要可能也写成了报道性摘要,而没有按评论性摘要去写。这时,我们就需要从“述”“评”在文中的比重来区分二者,以便做出准确判断。
《关于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文,正文包括: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主要内容;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主要特征;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未来展望。其中,“主要内容”又包括概念界定、提出背景、构成要素、培育现状、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国际经验、培育策略等几条,“主要特征”又分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等三条。
可见,作者的这篇文献综述试图对学界研究做出全面的梳理和概括,追求面面俱到。正文80%以上的篇幅都在“述”,论述研究现状,而“评”仅仅在“未来展望”部分有所体现,只占20%左右。一篇综述类论文,凡是“述”的篇幅远大于“评”的,都属于文献综述。
再来看《“情境”抑或“背景”:美国警察武力使用实证研究的两种进路》。正文包括五部分,分别是:美国警察武力使用实证研究溯源;“情境”解释;“背景”解释;两种进路的主要争议;对两种进路的评价。相比《关于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该文作为综述研究,其正文框架没有泛泛罗列学界各个方面的研究,而聚焦到“两种进路”。围绕“两种进路”这个问题,正文按照“提出问题”(研究溯源)、“分析问题”(两种进路的解释、主要争议)、“个人观点”(评价)的框架在写,体现出明显的递进逻辑。“述”的篇幅没有前一篇文章那么多,而“评”的篇幅则占比很高。像这种围绕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述评结合甚至以“评”为主的综述类论文,就属于综述研究。
 
三、写作目的不同
 
除了在外观、“ 述”与“评”比重上存在差异,文献综述和综述研究的写作目的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文献综述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把握学界的研究现状,梳理相关知识体系,找出学界研究存在的不足或有待回答的问题,以便做出进一步研究。而综述研究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就学界存在的某个有待回答或存在争议的理论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从而对问题做出澄清。
《关于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文,由于其属于文献综述,所以作者把自己能找到的、关于“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这个方向的相关研究都梳理了一遍,并事无巨细地逐条列了出来。其写作目的,正是作者自己在摘要中说的“发现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具体途径和相关对策,同时也为后续加强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育、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以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供参考和样本”。
而《“情境”抑或“背景”:美国警察武力使用实证研究的两种进路》,其写作目的并不是为读者介绍学界的研究进展,而是为了论证得出自己对“两种进路”的看法,以便澄清两种进路各自的优势和缺陷,从而理性设计警察武力使用实证研究道路并指导执法实践。
 
四、发表难度不同
 
由于文献综述和综述研究的写作目的不同,相应地,二者发表的难易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了把握研究现状、找出研究不足,为学界同行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提供一盏指路明灯。事实求是地说,这样的论文写作难度是很大的,只有学界的权威作者、大牛作者才能胜任。也就是说,普通作者根本不具备把握研究现状的学术功底,对本领域的研究进展不够熟悉。
虽然很多普通作者也发表了很多文献综述,但多数属于普通期刊,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文献综述的很少。比如,《关于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文,虽然被引和下载量都很高,但仅仅发了一个普刊。
正是因为作者群体水平相差很多,所以高水平期刊比如C刊,宁可向名家约稿,重金请学术大家为本刊写一篇文献综述,也不会贸然接收普通作者的文献综述投稿。顺便说一下,由于文献综述涉及大量文献,很多人喜欢借助软件比如CiteSpace进行梳理,因此,论文题目上带有“CiteSpace”“计量分析”“知识图谱分析”等字样的,基本属于文献综述。
相比之下,综述研究要更容易发表。这是因为,综述研究虽然也需要梳理文献,但不需要作者对该领域的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也不需要自己像“大人物”一样为同行们的下一步研究指一条明路,而只需要围绕一个固定的问题去梳理。
而且,正因为综述研究是围绕一个固定问题梳理文献,而梳理的文献中已经包含了很多对该问题的回答,自己只需要在这些文献观点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因此大大降低了分析论证的难度。比如,《“情境”抑或“背景”:美国警察武力使用实证研究的两种进路》一文,作者只是梳理了两种进路,指出两种进路的争议之处,并给出了自己的评价。结构和内容都很简单,但这篇文章成功投中了北大核心,而且是一本作者所在领域的权威期刊。
刘小华(科研写作研究所编教研总监)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