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引言撰写的万能框架!
研发家 | 2023-12-07 0
本篇文章是AMR主编Jay Barney发表的一篇主编评述,“手把手”的教大家如何地通过撰写引言(introduction)部分来定位一篇论文。虽然Barney以理论论文为例,但是这个引言撰写框架可以说是一个万灵药,对实证论文甚至是课程论文作业都一样有帮助。更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的引言部分本身就是完全遵照这个框架来撰写的,所以这篇文章除了介绍框架之外,文章自身也是一个完美案例。
 
学者们对于如何在顶级管理期刊上撰写并发表理论论文一直很感兴趣(Clark, Wright, & Ketchen, 2016)。一些作者们关注理论论文的内容如何影响它们的发表(Corley & Gioia, 2011)——即这些论文是否创新(Weick, 1989)和有趣(Davis, 1971),具有定义明确的结构(Suddaby, 2010),清楚的边界条件(Busse, Kach, & Wagner, 2017),以及是否具有能引发争议的影响(Whetten,1989)?还有些作者关注的则是理论如何在文章中被呈现的(Ragins, 2012),文章的宏观结构是否具有逻辑性(Fulmer, 2012),文章的风格是否与某一特定期刊(Fulmer, 2012)一致?最后,一些作者(Smith & Hitt, 2005)则重点研究学者们发展出有影响力的理论的过程。总的来说,这些已有的工作,无论是关注文章内容、呈现还是过程,都为撰写和在顶级管理期刊上发表理论论文提供了重要见解。
 
然而,这些见解大多数仍较为抽象并且难以执行。很明显一个理论必须创新且有趣,但是我们并不清楚应该如何发展出这样的理论。同样的,一个理论必须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但是往往对于作者来说是清晰易懂的内容,对于至少某些读者来说却可能是晦涩难懂的。在发展有影响力的理论过程中,有一些共同点已被识别确认出来,但是发展出这些理论的方法却几乎和理论本身一样多——这就导致学者在判定哪个过程是否对他们有帮助几乎没有指导作用。因此,尽管原则上关于如何协作理论文章的内容资料丰富翔实,但在撰写实际文章的过程中,很多先前的成果很难被应用。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撰写理论论文某一部分的方法,即引言部分,它相对不那么抽象,因此,相较先前的工作更加具有可应用性。这种方法并非是撰写引言的“算法”,它的应用仍需要内容的创新,保证理论的清晰以及大量研究工作。不过,这个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作者完成撰写理论文章过程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即将一篇论文通过一种能让读者清楚了解其对理论贡献的方式来进行定位(Huff, 1999)。
 

定位拟发表论文的一个简单框架

 
将要介绍的这种定位论文的方法是基于一个简单框架呈现的,它将引言分为几个部分。我同样采用了这个框架来完成这篇文章的引言部分,以此来帮助读者通过例子了解如何运用这个方法。
 
怎么写第一句话:向读者介绍论文
 
一篇论文——无论是为了显著拓展已被接受的理论,还是为了发展一个全新的理论(Barney, 2018)——其发展的理论都应该是文献的正在进行的对话的一部分(Huff, 1999)。在尝试对这个对话作出贡献之前,作者必须向读者明确这篇论文准备参加哪一个。因此,文章的首句必须让读者清楚明白这一点。就本篇文章来说,对话关注重点在“如何在顶级管理期刊上撰写和发表理论论文”。
 
通常来说,理论文章以指明其加入的理论对话开始。这对于许多实证论文来说也同样如此。然而,对实证论文而言,以一个对正在研究现象的简短描述来开始也同样合适。归纳性的实证论文尤其如此(例如案例研究,译者注)。但是理论论文是以对理论贡献为目的,它们通常在引言中围绕理论和理论问题展开讨论。即使一篇理论文章最初强调的是一种现象,但引言的语言很快就发生转变,聚焦在试图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或多种理论,而非现象本身。
 
第一段的其余部分
 
在阐明文章拟加入的对话后,作者必须说服读者——尤其是那些在该对话领域有专业知识的读者——因为他们一直在关注对这个对话领域的主要发现和结论。这并非是要求作者进行文献综述,而是用两、三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研究传统,以及与这些传统有关的最重要的一些结果。
 
一台计算机和文献数据库可以让几乎任何人都能生成一长串针对特定研究主题的论文。这不同于在对文献充分了解后,在引言的第一段就把研究课题基本特征提炼成两三句话。这种内容提炼通常足以阐明文献中至少有一个未解决的理论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重要,以及文章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引言部分接下去将展开讨论的要素。
 
就本文来说,已有关于“如何在顶级管理期刊上撰写和发表理论论文”的工作着重讨论了内容的影响、观点的展现、或者理论发展的过程。所有这些关于发表理论论文的研究均已产生了重要见解。
 
 
第二段,第一个词
 
引言的第二段的目的是在已有的文献中确认一个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并且论证为什么这个问题如此重要。这一目的需要用第二段的第一个词来“发出信号”通常,第二段会以 “但是(however)” 这个词开始。
 
第二段剩下的内容
 
在承认第一段所引用研究重要性的同时,引言第二段必须为撰写一篇新的理论文章提供一个正当的理由。通常,这个理由是解决一个已有文献中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因此,引言第二段的其余部分必须首先识别这个理论问题然后来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是重要的。
 
有多种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来研究尚未被解决的理论问题可能是重要的。例如,有时一个理论的重要实证结果可能还未被清楚地阐述。也有时候,作者可能既没有完全确定理论边界条件的含义,也没有确定放松一些基本假设是否可能会从本质上改变理论的含义。而且,一个理论对其他理论的影响可能并没有在文献中经过讨论。这些都是解释为什么要研究某个尚未被解决的理论问题的原因。“该理论问题目前尚未被讨论过”——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这一理由来解释重要性——因为总是存在数以千计的与某个特定理论相关的问题尚未被解决。
 
引言第二段必须解释为什么在所有这些问题中,某特定的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特别重要。在本文中,引言第二段所确定的问题是“现有关于如何在顶级管理期刊上撰写和发表理论论文的成果较为抽象且难以被运用”。
 
第三段,第一句
 
第三段首句以 “本文的目的是……”开头 ,用以引出这篇文章的核心研究问题。这个句子应避免繁复而采用精练简洁的陈述句来直截了当地告知读者文章讨论了哪个问题。当然,这一研究问题答案必须解决第二段中所提出的理论问题。
 
一些学者认为他们的研究问题难以被精简到一句简单明了的陈述句,通常这是因为他们并不完全理解自己的研究问题。另一些学者对于在文章中仅仅识别一个研究问题感到困难,这通常是因为他们对于想要解决的特定的理论问题并不清楚。通常,探讨多个研究问题的文章往往一无所获。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研究话题必须在详尽的文献综述之后再被引入,而这主要是由对于文献内容不熟悉导致的——如果对文献充分了解,能在第一段中通过两三个句子识别出文献的核心要素。
 
第三段的剩余部分
 
第三段的余下部分应当提供有关本论文如何解决它所要探讨的研究问题以及论文关键启示和建议的 “预览”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预览并不要求详细的总结论文全部的理论观点。因为假如全文的理论观点可以用单独一段来概括,那它可能就算不上一个论点了。
 
预览部分通常以对研究问题答案的简单说明开始,例如“本文旨在研究X对Y的影响,结论是X对Y有重要的影响”。作为补充,重点强调个别的研究结论的重要启示,这些启示进一步阐明了该研究理论结果的重要性。
 
在本文的第三段中,本文指出了用一种不那么抽象并且适用面更广的方法来写文章的引言部分。虽然这种方法不是一个固定的“算法”,但它仍然可以用来帮助明确文章如何对于已有文献有所贡献。而明确一篇文章理论贡献的能力被普遍认为是决定一篇论文能否发表在顶尖管理学期刊的决定性因素(Rynes, 2002)。
 
写到引言的这个部分时,很多作者感到不得不使用很长篇幅来说明文章的众多贡献。一般来说,如果引言写的正确,文章的主要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即解决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相对的,介绍其他次要贡献,如对其他研究问题、对实践、对教学的贡献,只会分散人们对于主要贡献的注意力。
 
当然,一篇论文可能会有其他方面的启示和建议。这些内容可以用一系列的短句在引言部分第三段简单提及。这些影响一般会在文章的讨论部分详细探讨。
 

引言部分的长度

 
在一篇好的文章中,完整的引言大概占 1.5页长度 ,这个长度反映了对于风格和现实的考量。
 
从风格的角度来说,短的引言总是比长的好。相较于写两到三页的引言,把它的长度限制在1.5页,总是能使文章更加明晰和精确。实际上,在写论文时,作者应该先写一个初稿,然后删减20%,然后再删减20%。这种严格的编辑总是会带来正面的效果。
 
从现实角度来说,作者只有一页或一页半的篇幅来说服读者他们的文章花时间和精力来阅读。读者对于那些迫使他们一页一页地阅读,直到翻到第七页才找到研究话题的文章基本上没有耐心。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自然会自问“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来理解这篇文章在说什么?向我解释文章不是作者的责任吗?”
 
 

讨论部分

 
本文展示了一个简单用于撰写文章的引言部分的框架,以帮助明确文章对于已有文献的理论贡献。显然,这不是写引言的唯一方法。但是,支撑本框架的原则与其他撰写引言的方法应该也是雷同的。
 
此外,不论是用本文介绍的方法或是其他方法,写一个好的引言并不能保证文章会产生重要的理论贡献。为了兑现引言中的承诺,文章的后续部分必须要发展一个具有定义明确的概念,清楚的边界条件和能引起充分讨论的创新有趣的理论。另外,文章应当写的清晰,宏观结构合理并且与杂志的风格相符。实际上,虽然写一个好的引言不能确保文章会被发表,一个糟糕的引言——一篇不能清楚说明文章理论贡献的引言——则保证了该论文一定不会被发表。
 
最后一点,是否采用本文所述框架在本身并不会影响AMR对文章的审核决定。AMR的政策是发表对于正在进行的理论对话有重大贡献的或是创造了新的理论对话的文章(Barney, 2018)。本文提出的框架只是众多向读者和编辑明确文章理论贡献的方法之一。作者可以调整这个框架或者选取完全不同的方法来明晰文章的理论贡献。重点是不要盲目套用这个框架,因为就如前文所说这个框架并不是撰写引文的“算法”,而是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明确文章的理论贡献。
 
来源:MOR组织管理研究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